圓濤法師白話譯/王勇恭誦 

白話譯文:

○ 1.淨土法門這一教法,真是博大精深呀!禪宗法門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人們都以為很奇特,但是如果跟淨土法門“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相比,還是遜色了一些。我們當下一念念佛,當下能念佛的心即是佛心,那些經曆三劫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經曆五十三位次,圓滿佛道的修行人,更應該尊仰淨土法門的高超風格。淨土法門普利眾生各種根機,上智、下愚,中間普通人,都可以念佛得利益,律宗、禪宗、天台、華嚴等宗統統含攝,最終都歸向淨土。比如及時雨滋潤萬物,像大海容納百川一樣。偏、圓、頓、漸一切大乘教法,無一不是從淨土法門流現出來。大乘、小乘、權教、實教一切修行法門,都回歸到淨土法門。沒有斷除煩惱惑業的凡夫,就能加入到補處菩薩的行列。就在這一生圓成佛道。六凡、四聖一切眾生,離開了淨土法門,向上修行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離淨土法門,往下不能普遍利益一切眾生。所以說《華嚴經》中像大海一樣多的菩薩眾,都遵循十大願王回向往生極樂。一乘大法《法華經》說:“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都能證諸法實相。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當中開示說:如果想得到菩薩不退轉,要成就佛道,阿彌陀佛念佛法門是最殊勝、最方便的行持。龍樹菩薩著作《十住毗婆沙論》,其中一品叫做《易行品》就闡明說:淨土法門是非常容易、非常快速成就佛道的捷徑。智者大師是天台宗的祖師,被稱為「東土小釋迦」,為釋迦牟尼佛的後身。他撰寫了一部著作叫《十疑論》,破除種種對於求生西方極樂淨土的疑惑與誤解,專門引導眾生歸入淨土法門。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示現,宋朝人,淨土宗第六祖,著有《四料簡》,簡介明快地闡明了“有禪有淨土”、“無禪有淨土”、”有禪無淨土 ”、“無禪無淨土”,這四種狀況;說明禪和淨的功效力用上的差別,而勸導眾生應當專修淨土法門,同時,他也是以身試教,終生念佛,求生淨土。使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三乘人及聲聞種性、緣覺種性、菩薩種性、不定種性、無性五種根性的人匯合起來,一同證得真如自性,成就佛道。引導上等聖人、下劣凡夫一切眾生,共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淨土法門如此的廣大殊勝、徹上徹下、毫無遺漏,所以除了佛法界之外的所有九界眾生,都歸向極樂淨土法門,十方諸佛都共同贊嘆淨土法門。釋迦牟尼佛在眾多的經典當中都會一致宣揚、闡明淨土法門的教理教義,引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眾多的菩薩造種種論典共同宣揚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確實是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所有教法當中,達到頂點的、極暢佛懷的法門,是一乘法、一佛乘之法,是最無上的圓滿大教。如果我們不是累劫以來深蒙諸佛菩薩的教化,累積善根德本的話,那麼就算經曆萬劫千生也很難遇到這個法門。既然這麼難得難遇,而我們今天聽聞這個淨土法門的經典、教理了,就應當勤懇修習。【序】一

原文:

● 1.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猶當遜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曆劫修證者,益宜挹其高風。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禪宗。如時雨之潤物,若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圓滿菩提。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以《華嚴》海眾,盡遵十大願王。《法華》一稱,悉證諸法實相。最勝方便之行,馬鳴示於《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龍樹闡於《婆沙》。釋迦後身之智者,說《十疑論》而專志西方。彌陀示現之永明,著《四料簡》而終身念佛。匯三乘五性,總證真常。導上聖下凡,同登彼岸。故得九界咸歸,十方共贊。千經並闡,萬論均宣。誠可謂一代時教之極談,一乘無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曆劫難逢。既獲見聞,當勤修習。【序】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