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津大學任教四十餘年的理察德貢布里教授,已在牛津大學執教40餘年,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佛教與巴利文研究。

他說:佛教的真諦,常常被誤解、扭曲!

以下,是這位英國知名佛學家, 80歲理察德貢布里教授的心得:

《1》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不是說,我比别人更純潔、善良!
而是我有太多無明、煩惱需要去除,
我需要佛陀的智慧!

《2》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不是說我比别人更具足智慧!
而是我被太多的傲慢包裹,
我需要用謙卑,來體味更浩瀚的世界。

《3》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並不是因為我比别人好或壞!
而是我了解到:眾生的平等無二!

《4》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因為我只能愛自己所愛的人,
而佛陀却能愛自己所恨的人,
並使他們具足智慧與慈悲,
所以我選擇學佛!

《5》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不是為了從此求財得財!而是為了,
了斷自己對一切欲望的執着!

《6》當我说我是佛教徒時:
不是為了人生一帆風順!
而是為了坦然接受無常,
在任何殘酷的境遇下,從容如君王。

《7》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不是說,以愛的發心绑架他人!
而是為了用周到的智慧,
在隨顺眾生中自利利他!

《8》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並不是因為我要逃避人世,
追求虛無!而是深知,
日常生活,處處是道場,
活在當下,就是在修行!

《9》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我的生命,並非從此不再遭遇挫折!
而是有了佛法相伴,挫折一一轉化成,
助我成長的因緣!

《10》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我心中充滿無盡的感恩,
單單想到今生有緣身而為人,
具備修行的能力,又有機會遇善知識,
得以聽聞佛法,就深心感動,
因緣不可思議!

《11》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並不是因為外在有一個神!
而是我發現了:我本具的自心本性!

 

【A 即非A 是名A】核心之境就是止觀

 


 

此文很有意思,如果仔細觀、用心思考不難看出裡頭有金剛經的主要論式和修持原理「 A 即非A 是名A 」。

「 A 即非A 是名A 」是金剛經的即非之句,其中蘊涵著即非理論,也就是從修行的實踐面順著當下思惟之脈絡來止息妄識。

 

【A 即非A 是名A】核心之境就是止觀

 

就以「無所住心」來理解修持方法,用這張愛文芒果凍打個比方:

● 眼前色香味俱全的愛文芒果凍 (A )

● 從現象的本質思惟探究,找不到愛文芒果凍實相這個東西 (即非A)

● 覺受當下因緣生滅變化的表相,存在的現象已經沒有那麼清明客觀了,只有大腦活動伴隨印象及認知的「愛文芒果凍」而已。 (是名A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回頭看待文中的「不是...而是」,再拿來推敲看看 :

● 當我攝心自持時,令人垂涎的愛文芒果凍經過舌根受蘊後會覺察隨之而起的歡喜、貪愛染著,最終會因樂受無法恆長持久而轉變為壞苦。所以自己就會不去攀緣 ,不必執著在「咬下去香甜、可口、軟Q感覺」,而是以這個境界相來取境觀心,學習實踐如理作意。文章裡頭「不是之後的而是」真實體驗即為「無住生心」,而這種零盲點的如理思維之運作模式即「 A 即非A 是名A 」。

難道不是嗎?

「A 即非A 是名A」若落實在動靜語默之日常,最後導入核心之境就是:止 + 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