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以「解脫」為宗旨

不管是現在大家最夯的「人間佛教」,還是相對冷門的「出世間佛教」,只要是冠上"佛教"二字,最重要的沒有別的,就是以「解脫」為目標。


佛法的核心在於「三乘解脫道」,也就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三輛車子看你自己喜歡開哪一台都可以,重點是要上路、抵達目標。目標就是達到「解脫、清淨」,或者也可說是所謂的「涅槃境界」。

如果一個團體講到最後只剩下「人間」,嚴格來說是不能稱作「佛教」。

如同經論上說到,佛法的宗旨是依照「三乘種性」、根機的人,給予「三乘教法」令其各得「三乘解脫」。

而除此之外,有一種「無種性」的人,也就是他還沒有「解脫」的概念的人,這時應該善巧讓他種下「善法種子」,讓他先脫離三惡道,在人天中栽培善根,而最終目的無非還是要令他趨向解脫,這才是佛教的宗旨。

因此,「開人天乘」的目的,其實無非是為了讓眾生「入三乘道」,發心要證得聲聞、緣覺、或菩薩。

而三乘道的差別在於:聲聞緣覺的解脫,可在自己個體當中完成;而菩薩的解脫,是在與眾生互動當中完成解脫。說穿了,三乘必定都是為了解脫、都是以解脫為宗旨,並不是菩薩就可不用解脫了。

太虛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為了解脫的菩薩,壓根只是「泥菩薩」而已。實際上是已然諂媚世間、沾染世間,卻硬是要把「三乘」拉下來跟「人間」齊頭。如此便失去了最後一個字、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字~~「覺」的內涵。

實際上,如果抽掉「解脫」的核心宗旨,不管你多麼人間、多麼入世,也只是空殼子,並非佛教~覺悟世間的宗旨。這是不用諸佛出世,轉輪聖王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了。

也因此,在經論中提到,眾生自己如果「對清淨、對解脫、對涅槃」並沒有認知、沒有意願,那麼縱然諸佛如來現前,也難以度化他。諸佛都沒輒了,何況是菩薩!?

如《瑜伽師地論.卷72》云:「復次,於有情中,有五種不堪任性。若諸有情成就此者,諸佛如來尚難化度,況諸菩薩,或復餘者。

諸佛如來雖欲於彼作義利樂,然彼不能領受所作義利樂事,又於所作能為障礙;況諸菩薩,或復餘者。」

而五種當中其中一種就是:「於清淨無堪任性者,謂如有一,本性無有般涅槃法。」

─── 佛子諦聽 ───

67301382_2243502332351806_4237875030173679616_n.jpg

 


 

修學得來的真理,應以適應「現實」和實現世間自覺覺他為重心。因為,如果能在現實中培養出強而有力的覺性,必能夠做出正確見解以及修正自己的思想(正見、正思維),而其引發的信念和願行則勢必與身語意相互呼應,形成自身一種正當行為及理想生活模式(正語、正業、正命),然後再經由聞思修的不斷歷練與提升,找到利己利他、利樂一切眾生的解脫目標,這才是真正體悟真理而得正覺的自在解脫(正精進、正念、正定)。所以自覺利他的心行與解脫心,是真理追求者所必修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真心 思惟 覺性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