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23.jpg

14746.jpg

 


 

王老師說的對!

教界這類的「法」是典型相似佛法,一般人很容易陷入義正辭嚴的法境裡頭,對於法義正誤的辨正可能不知所措。

「一念覺,凡夫即佛陀」反推論不等於「一念迷,佛陀即凡夫」

用邏輯來比喻:以「下雨,那麼地濕」來推演或套用「一念覺,凡夫即佛陀」。如果前項否定推向後項否定,肯定會出大亂子。因為,沒有下雨,那麼地就不會濕嗎?沒有一念覺(一念迷),即沒有從凡夫位開始提昇與成佛之修證這回事(佛陀即凡夫)?

這不是正思惟或者說這樣的邏輯說不通!正思惟或合乎邏輯形式一定是這樣子的:沒有地濕,那麼一定沒有下雨。沒有從凡夫修證成佛,那麼一定沒有一念覺。

因為,沒有下雨,那麼地就不會濕嗎?現實上還是會濕,如地湧出泉水、澆水....

一念迷,那麼佛陀即變為凡夫?迷與凡夫意思同於「輪迴」...但諸佛菩薩倒駕慈航,乘願再來投胎四生六道,比方說大乘經文提到如何旋出旋入、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

知否?

可見聞思修過程中,「正思惟」、「邏輯」多麼重要啊!

 


 

「五官美,則討人喜歡」可以推論「五官不美(肯定是醜),則不討人喜歡(肯定令人厭惡)」?答案:不行!此為不正確思惟、不符合邏輯之推論!因為經驗告訴我們 「不美與不討人喜歡」不全然歸類為醜,還有屬於不美不醜相貌平庸,看起來沒有感覺也沒有想法的這一類。因此從「不美」無法斷言其相反的觀念或性質一定是「醜」;同樣,「不討人喜歡」亦是如此。

那麼「五官美,則討人喜歡」可以推論「不討人喜歡,則五官不美」?答案:行!此為正思惟、合乎邏輯推論!不信的話,可以套入任何事物或諦理來檢視,並體會其中的原理和原則。

以此之理,舉例子與修學有關「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即是修行」能否推論「沒有改變自己的習氣(煩惱障),即是沒有修行(墮落)」?答案:不行!為什麼?因為不見習氣改除,其實意味著目前的程度不佳,並非沒有面臨身心方面之煎熬與修正。

所以,當行者如實體證到「沒有修行,則無法收斂自己不好的習氣;或者換個方式說,煩惱障業盡,隨即墮落滅。」便能夠知解錯誤、辨析乍聽之下差不多且漏洞百出之相似佛法。

文章標籤
真心 思惟 邏輯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