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你我始於戒行,終於安樂,卻無心想出離,那麼下輩子會變成什麼?
呵!當一個人持戒行善卻執著於安逸和欲樂之境,決定在來世得人身時,無非是俊男美女的果報,這是因貪愛和欲望所致。
佛法告訴我們,這樣的外貌和福報皆源自於「欲」——因欲而生貪愛,貪愛又牽動身、口、意的造作,這樣便形成舊業未了,新業又起的狀況,令我們在業海中相續不斷,永遠輪轉。
當一個學佛人,雖持戒積善,但內心仍執著於外在美,未能斷除貪欲,這樣的善業雖可讓他獲得來世美好的果報,但這些外貌上的果報實際上是由潛藏的貪愛所引發的緣起。正如佛法所言,貪愛將我們的業感導向特定的方向,若我們無法超越這種欲染,就會陷入追求美色、俊美外表的循環之中。
當然我還是有習性,我也喜歡看美女,慚愧!
然而,佛法的根本目標並非僅僅在於透過善業來得人身,真正的目標是解脫輪迴。以善業積福能確保來世得人身,但若不從根本上消除內在的貪愛習性,我們依然會在輪迴中追求「男歡女愛」,陷入欲望的束縛。
欲染的習性是解脫的最大障礙,若我們無法正視並斷除這些習性,便無法徹底出離欲樂的迷障。不過一旦離妄心則能使習性滅,但若習性不除便無法做到斷離妄心。這意味著,僅僅持守戒律和積累善業是不足以達到究竟解脫的,內心對欲望的執著必須徹底消除。所以說,「出離心」並不是一種空洞理想的阿Q式信念,而是修行的核心,因為只有透過斷滅習性,才能進一步斷除妄心,才能真正走向解脫。
因此,出離心的第一步便是覺察和調伏自己的習性,不讓貪欲和欲樂成為繼續束縛我們的因。否則,即使持戒行善,我們的善根也會因習性牽制而無法增長,梵行也無法得以圓滿。最終,我們仍會被輪迴所困,無法得到真正的解脫。
我想表達的邏輯:「離妄心則能使習性滅,但若習性不除便無法做到斷離妄心 → 出離心的第一步便是覺察和調伏自己的習性」
● 欲染習性是解脫的最大障礙:如果無法正視並斷除這些習性,便無法從欲樂的迷障中解脫。
● 離妄心使習性滅,習性不除則無法斷妄心:這是正確邏輯的認知,強調習性與妄心的互相依存,這一點對印證佛法非常關鍵。
● 出離心的必要性:並非只是理想信念,而是真正修行的核心,因為習性不斷,便無法真正解脫。
● 覺察和調伏習性:這是出離的第一步,讓人不再受欲染的束縛,即便持戒行善,也要注意習性對善根和梵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