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決定之志,更須要「真實之見」。

若知見不真,志其所不當志、行其所不當行,亦更枉用工矣...

吾人求道既有此志,須要「信自心」當體是佛,本來清淨無物、本來光明廣大。

如此所以日用現前不得受用者,只為彼此幻妄四大拘蔽,介爾妄想浮心遮障,難得透徹。過此生死關捩子,不啻若干生萬劫之遠也。

吾人既知此心,諦信不疑,今日發心,定要「以悟為期」。

即從今日發心做工夫,便是出門第一步;今日親承善知識開導,便是促發之者;至其促發上路,途中種種境界、種種辛勤、種種遲回、留連不留連、退惰不退惰,皆在學人自己脚跟底本分上忖量,皆非善知識所可與也...

有志於此,剔起眉毛,且看脚跟下最初出門一步!

恭錄自《憨山老人夢遊集》卷三

───佛子諦聽───

60322128_2128229620545745_5802005237799583744_n.jpg

 


 

「以悟為期」四個字說來容易,但像我們這樣的凡夫又需要經受多少的鍛煉、多少的苦境才看得透、看得開,而就算看開了,又需要多少善知識的護念、多少的耳提面命及親身示法,才能真正體會?而就算體會也並非是體悟,因為光有體會而無「悟」,充其量只能叫做「知道」。所以「悟」並非「知道」,真正的悟就是心裡有感而發願意去做,主動去承擔。

我不過是個凡夫俗子,「悟」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不落入無聊境界,在生活中體驗真心。

「真實之見」總要沾惹上紅塵,才能真正有所體悟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