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看到龍樹菩薩的前傳「龍樹少年」,呵!

從凡業蛻變為聖業,這當中審思生命中的缺失,才是體驗人性與佛性的根本。再說,修入聖境若沒有凡塵中的歷緣對境過程,也是無法從中體會真實究竟。

我想,佛子,從輕狂少年這樣養成的比例相當高啊。

呵!誰沒過去!對治染欲塵妄別害羞!

在染愛塵境中最怕「故作莊嚴」,連龍樹都敢發露了,我們佛子眾生豈有覆藏之理?

 


 

哈哈哈,心不甘情不願投胎畜道,所以上一世餘習還殘存!

記得凈界法師提到一則公案:『佛在世時,釋提桓因是天人,有神通。知道自己的天福將盡,比方說頭上的花冠掉下來了,身體開始流汗發臭了、自己的法座坐不住了、身心躁動等等徵兆出現。他知道自己天福將盡,很著急,就用神通力去求助大梵天。大梵天了解原委後說:「我沒辦法處理,我只能讓你趨吉避凶,但我根本解決不了生死問題。」那怎麼辦呢?大梵天說:「現在人世間有佛陀出世,你趕緊去求佛陀。」 所以釋提桓因就用最後一口氣飛到精舍,看到佛陀在精舍裡面坐著,他過去就頂禮發露:「我至誠皈依佛!」。皈依以後就死了,死後他投胎在一個農村的母驢肚子裡面。這頭母驢懷胎以後,因為釋提桓因曾經起了一念皈依心,所以他的業就轉了。轉了以後,這頭母驢突然間就像發瘋一樣,到處亂跑亂撞,把女主人的瓶子打破了。主人就拿棒子打這頭母驢,把牠打得流產了。流產以後,這頭驢胎兒死掉,釋提桓因回到天道,又做了一次帝釋天主。』

一念的轉變,改變業力!也就是說帝釋的阿賴耶識有很多的善業跟罪業,當帝釋一念善心生起時阻隔了罪業,斷了相續,令自己罪業不能現前受果報。可是本身並沒有把罪業果報消失,因為帝釋有本事讓當下業力枯萎,然後把自己過去另外一個釋提桓因的業緣刺激起來,先受用這個善業。

呵!就此看來,我們誦經念佛或斷惡修善之行持的「價值感」,依唯識的緣起思想,是能確切掌控的。

 


 

【明理化惑】雜談

佛教經書在時代變遷過程中,每經過翻譯就會像牛奶加水一樣漸失原味。而語文流傳也是一種約定成俗方式,以母親來比方,媽媽跟阿母的用語文字稱呼會影響我們意識的區別嗎?

不會嘛!

所以咒語和經文為人的意識所依而有作用,不外乎意味著這其中「善解」能去假,同時也能呈真。換句話說,佛法在假定基礎上,只要懂得「 我認同」就可以得到真實可靠的認識。

 


 

將虛妄分別攝依於諸法實性,於事也能覺性中具足妙有。

 


 

人性裡可以感受到佛性,可是在獸性中如何觀察到佛性?是觀察者視角的問題,還是獸性本身肉體意識所能理解的,在知識和經驗範圍之外?

人與獸皆有肉體意識,難道佛性、覺性跟知識運用和經驗學習有著絕對關係?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裡頭確實很深,我覺得或許與六祖壇經所蘊含「自性功德力」的說法或見解有相同之處吧?

我程度差,沒能力作深度参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