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種「不殺」人造肉可以補救人為製造的環境禍害,以及氣候變化導致地球生物危機,可能是一種「最圓融」處理方法,雖然與漢傳佛教意識型態有衝突,我認為是可行的。
如果有一天它成為一種沒有因果感報的食物選擇,我試問自己會不會因此從素食改為葷食?
我想,從欲望來看待,如果迷戀在「嗜口性」成為ㄧ種退讓或妥協,我還是不忍吞下去,但我不反對這樣子的善法。
講白一點,我會鼓勵沒有素食習慣的人,取向這種「較安心」肉食選擇,佛弟子必須嚴肅看待未來的這種飲食趨勢。
是啊!有些素食就是依常人識見生出深刻「貪愛執取」的口味。老實說雖然我長期素食,如果餐餐都是葉菜類蔬食,我也會「飲食不悅」感覺像吃草一樣無味,非得依自己嗜好、習性另外吃些蛋奶素、五辛素、傳統加工素食不可,這就是我自己為滿足欲望而養成的習性。
習性=欲望+貪愛執取
常提醒自己,雖吃素,但依然永續習性、不捨欲念,假如我悟法解義再深到最後還是要斷習性、斷因果、斷輪迴!
善男子,這能懂,佛法入心不難!呵!
「感召」有兩種,一種是命中桃花劫,另一種只是命中貴人緣,把道理想通了,就能心開意解。
我們佛弟子都知道無明是薰習真如主要原因,但是反過來看,如果自心受正法正理薰習也是可以增長為智境,可見其中的原理則或道理才是薰習之緣。所以它的基本原理不離「理事」和「體用」概念範圍。簡單說,如果遇緣遇事能懂得正視,即能用理來呈現事緣境界的妙用,以及貫通佛法在生活中的真實運用。但又說回來,如果心對於境太輕忽、漠視、無知,那麼行事風格荒誕離奇、亂七八糟一點也不意外。
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皆來自「善用其心」!
這類思考,很多學佛人無法如理思辨。
因戒殺畏死而不能明辨是非,失正知見。
同樣邏輯下的謬論:身材曼妙美女衣服穿得多,就不會遭受性侵;或者,女人不要穿得曝露,別人就不會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