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和諸佛願力連結時,祂們就來了】雜談

 

這兩天,她的新聞和照片像排山倒海一樣不想看也不行,而令我最好奇的是她臉蛋到底有沒有經過加工處理?還有,一般情况下善妒的人體內環保一定控制不好,看她樣子香香的,話裡臭得令人無法忍受,如果擦肩而過會不會有不好的味道?

呵!這就是染淨八識的現行過程,經由我愛執而生起「聞起來香香的」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等等分別才能自顯相應之境,所以香臭味道能單獨存在嗎?

根本非實有!

 

 

這兩天來,新聞鬧得沸沸揚揚那位俏女子可要擔心了。

 

 

因果有三種鐵律:

 1.果由因生:無因不能生果。比如,沒有口出嫉毁惡語,未來就不會產生互相憎惡的果報。

2.事待理成:凡事物和道理都有普遍的法則。比如,惡口傷人的果報,未來必招聚惡眷屬,也就是說,無緣不聚、不是冤家不聚頭,這是必然的理則或邏輯。

3.有依空立:一切因果現象,在深處觀察因緣和合時,發現一切非實有。比如,為什麼有人很會罵無奇不有的髒話?因為簡單幾個髒話覺得不夠用,所以必須透過更多髒話來強化表達,其實就是讓自己看起來有料一點吧!又比如,為什麼愛說髒話的與愛嫉妒的會結交成好友?你會發現關鍵在於「沒有絕對的愛恨情仇」,因為憎愛之間會互相取暖主要原因是彼此擁有可被利用的價值。所以「可被利用」比起「互相刺傷」要好很多,以此之故,可斷定妄緣憎愛毫無實性可言。

呵!有人偏偏嘴硬不信邪,佛經描述過這樣的冤緣果報....

佛說罪福報應經說到:「為人醜陋,喜嗔恚故。」說明長得醜陋的人,是由於前世喜歡生氣怨恨之故。「為人端正,顏色潔白,輝容第一。手體柔軟,口氣香潔。人見姿容,無不歡喜,視之無厭,從忍辱中來。」說明長得端正白淨,容光煥發,身手柔軟,人見人愛,令人觀看不厭的人,是修忍辱的結果。

 


 

【當你和諸佛願力連結時,祂們就來了】雜談

 

【當你和諸佛願力連結時,祂們就來了】雜談

 

嘴饞了就會想吃,不見得就是日常飲食習慣的正餐。因為自己久經養成的習性麻痺久了就會想縱容,這就是佛家唯識思想的染習蔽性現象。

「適合自己就好」呵呵!師兄這句話其實我凝思許久,我想「適合自己」並非自己的本性,它包括潛伏在意識裡面的貪愛與執取,也可以說是自己意根最喜歡、最為攀緣的依靠處,但自己卻幾乎沒有觀察過。說了半天,如果把話講白一點就是要搜索自己功夫練不到的罩門,而且只要能找到這個部位,嘗試摸索它,鍛鍊它,保護它,雖有其不堪一擊的弱點,但還是能以觀照的態度進而認識自心是否存有真妄之別?

「適合自己就好」給我最深的感受,應該是提醒我「尋找弱點」!

 

【當你和諸佛願力連結時,祂們就來了】雜談

 

只要六根中一根還留戀情識塵境就能昏昧真性,很難真心切願...試想散心念佛也好、帶業往西方淨土也好,它是讓我們能夠前進的前方便,但是不能把它當作是究竟的實義...或是說這樣的善方便不是究竟了知的淨土思想....很深很深很深...

有能力省思就盡量不要逃避修學上的盲點...當然,若無法深入佛法解脫核心,只願意相信「信仰」指導下的教法,那也可以,因為彌陀肯定會來接引,不過有一個問題必須認真去面對:當彌陀伸出手時,你我可有能力搆到祂的手?

這裡,如果有能力思維佛教緣起理論或從業感緣起的角度看,當下應該會進入深層冥想和某一種反觀自省狀況中...

假如不好懂...麻煩請略過沒關係。

 


 

 

你心目中的彌陀是什麼樣的?

你腦海的幻想中,祂通常會怎麼伸出援手?

你手短搆不著顯得猶豫時候,祂只是看著你却不回應你? 

若有求必應,你不介意做足自省的「功课」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不退菩提的相互扶持吧!

 


 

 

【當你和諸佛願力連結時,祂們就來了】雜談

 

仔細想了一下,這段影片末句,我持否定看法。

 

【當你和諸佛願力連結時,祂們就來了】雜談

【當你和諸佛願力連結時,祂們就來了】雜談

 

唯識我不是很懂,因為必要牽拖一堆唯識法相上的名詞及現行、種子、薰習等概念,我的程度不夠,無法表達。不過倒是可以用佛法基礎理論「業感緣起」來思考:有業感緣起就有生死流轉的根源,沒有依緣起而成的生死相續就不可能存在緣起的流轉。所以影片中小毛頭最後所問到的,除非業感相同、彼此生死相續的業緣未斷,在習染種子的牽引下必然要再識前緣 (這裡頭存在難懂的唯識論,這種層層疊疊的方式,一旦想透徹了,不明理都很難)。

我的看法是,習染若不在,故三世相逢也不相識。即若世尊現世,由於我業感低劣故,即使世尊向我說法,我也不可能聽得懂!

各類眾生因習染而相識,習氣都盡了,現行不再有相續不斷現象,這也是唯識學上普遍而根本的想法。

站在唯識說的立場來看,假若因習染而流轉,因業感而必須再相識,如果以佛印與蘇東坡的交鋒公案來舉例,應該不難理解。

所以我腦海中浮現一個畫面,即使佛印與蘇東坡與維摩詰同處於世間,我想三人吟詩論道也是各自表述才對,各個講到嘴角生波誰也不服誰。我想,業因果報的理論,依據緣起之差別而有分別的心識,學佛人都聽過無緣不能渡這句話吧?其本身就有唯識思想與業感緣起的基礎在裡頭。

 


 

【當你和諸佛願力連結時,祂們就來了】雜談

 

【當你和諸佛願力連結時,祂們就來了】雜談

 

法友分享法訊,我知道立意非常好,基於道誼我不會排斥這樣的訊息。但內容必須經得起自己反覆地去思考、辨析、檢驗,與所學的教理能夠印證到什麼程度?如果是值得参究的公案裡頭是否通情達理?

所以我在意的是:公案人物或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與佛家講究的因果論和僧人持戒的原意一定是具有直接關聯性。假如文中強調「失戒損他能令其脫離惡趣」呈現不完整敘述的缺點,那麽極可能是有人過度解讀或自行腦補的故事情節....

修學之人都知道「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假若論述因緣業報變得突兀又毫無邏輯可言,違犯戒律又無法策勵止惡修善的話,那根本就是楞頭楞腦地被相似佛法所迷住。

 


 

 

我....修平等觀喔....

能行忍之人,是不是憋著,目睭趣趣,牛屎準紅龜?

我就是想不通,難道阿羅漢的真本事就是這般視角?

不可否認,確實有這樣的觀修本事才對,不然阿羅漢怎麼處理雜念,能活在當下?

呵!想要體會如何出離雜染習氣,我就試著從這一張圖認真去觀修看看...

不準笑喔!

 


 

【當你和諸佛願力連結時,祂們就來了】雜談

 

這不是自律本質,而是身口意以貪著為實執,男或女哪個不以追求色相為實有?

呵!假設沒有依賴魚肉、雞胸肉之類低脂蛋白質,那麼至少可以肯定,所謂的自律根本都做不到。

自律是一種自主性的覺受和省思,亦是自身欲望的管理,與一切有情識、有生命眾生皆願為饒益行,所以為作饒益眾生之事才是自律的信念。

我為健身而堅持素食的信念,選擇植物性蛋白質(豌豆分離蛋白),我心安無愧!

 


 

 

寬容是忍辱的必要條件,儒家將寬容當做忠恕,道家將寬容形容成無為,佛家將寬容定義為無我,強者將寬容自詡為慈悲,弱者將寬容淪為苟且,這些都是寬容的一些基本特徵。再來從中觀角度看衍生法義「忍辱波羅密」,它本身也是無自性、也是假名方便、不起執著之分別,那麼要以什麼角度來善解呢?

《華嚴經》離世間品提到:

1.入一切眾生過去行

2.入一切眾生未來行

3.入一切眾生現在行

4.入一切眾生善行

5.入一切眾生不善行

6.入一切眾生心行

7.入一切眾生根行

8.入一切眾生解行

9.入一切眾生煩惱習氣行

10.入一切眾生教化調伏時、非時行

 


 

 

聞法當下所獲得的定解,應觀察一切諸法義皆不離安住法性之理。也就是說當我們安住聞思空性過程中,對於深妙不可思議之道理,能充分察覺自身本具有的「一切功德現象」便足夠了。而這樣的聽經聞法之功德效益,可以安住真心,又能應境不染而生慧,就像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結晶: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假若欲求無量義者,隨著名師大德漫談法義或陷入鑽牛角問題時,「離安住求菩提」或甚「落入無邊際的佛法概念玄談」,如果不能從中找到「內住於理」那一股強大的力量,那根本就不是能止、能靜、能滅、能調的究竟之法。

 


 

【當你和諸佛願力連結時,祂們就來了】雜談

 

真言咒即諸佛願力!

當你的願想與諸佛願力產生連結時,祂們就來了,不是梵音本身、不是發音正確與否問題,關鍵在於能否入心。

入心 = 100% COPY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