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候,有一天,釋迦佛帶著弟子托砵外出化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嬌滴滴的女孩子,遠遠看見釋迦佛帶領弟子們而來,就半戲半真的用雙手從地上捧一捧沙,走到佛陀面前,往佛陀的飯砵內一放。釋迦牟尼客氣地接受了她的砂土。
大弟子舍利佛看不過眼,心想這女孩豈有此理,怎麼可以用砂土戲弄我師尊。在路上實在忍不住,就問道「師尊,剛才那女孩子,把砂土放您飯砵里,怎麼能讓她這麼胡鬧」釋迦佛微笑「你們不知,此女千百年後,因緣成熟,要在東震旦國為王。這時我如不接受她的沙,她將會試圖去破壞佛法。我接受了沙子,這樣讓她結下此善因緣,她將來做王時將會弘揚佛法。」
此女孩子就是後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女主武則天。她一出世就有帝王的龍鳳之姿。武則天做皇后之前曾經作了四、五年女尼。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精通佛理。她作了一首贊嘆佛法的四句偈言,「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成為佛徙誦經的開經偈,一直流傳了千百年。』
這一段故事揭示了釋迦牟尼佛與小女孩之間的殊勝因緣,通過他們當下真心的互動,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展現了因果法則的微妙運作。小女孩的簡單供養行為,雖然只是捧起一把沙土,卻因為她的真誠心意,和釋迦佛的接納,種下了未來成就的種子。這個公案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前世與今生的因果連結,更讓我們反思,什麼是真心的供養,什麼是真實的感受。
透過這一幕「如實」的場景,我們似乎也被帶回了那一瞬間,感受到了那份純淨而深遠的真心交流。正是在這一刻,釋迦佛以其一念見三世的智慧,與小女孩真誠供養的心意相應,為未來的佛法弘揚奠定了基礎。這一份真心 × (釋迦佛於一念見三世 + 小女孩捧沙那一剎那) = 轉增聖因(地藏經提到的概念) 。不僅促成了武則天的佛法護持,也使這段公案成為我們修行中的重要啟示:每一個真心的發願與供養,都可能成為轉增聖因,結下不可思議的善果。這樣的互動告訴我們,真心與智慧的相應,不僅是對當下的覺照,也是在無形中連結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為我們的慧命指引了方向。
《真心為用的力量》
在這個公案中,小女孩以最純粹、無任何雜念的心態,將沙土捧給釋迦牟尼佛。這一動作看似微不足道,卻是她當下真心的自然流露。釋迦佛在接受這一微小供養的同時,以其無上的智慧洞悉了三世因果,見到未來的果報,也感受到小女孩那一刻的真心之力。因此,釋迦佛接納了這份供養,並以此真心為基礎,為小女孩種下了未來弘揚佛法的聖因。
《轉增聖因的機制》
所謂「轉增聖因」,即是將一個微小的善因透過真心的力量轉化並增長為一個更為深遠、廣大的結果。在這個案例中,小女孩以沙土供佛,這本是極為微小的行為,但因為她的真心,這一善因被轉化為未來大弘佛法的因緣。釋迦佛在一念之間見三世,將這一小小的善行視為未來大因果的種子,加持這一善因,使其得以在未來增長發揮。
《真心的共鳴與時空的超越》
「真心為用」的關鍵在於它能超越表面行為,直接觸及到更深層次的因果關係。當眾生以純粹的真心行善,即便是微小的善行,亦能在因果的洪流中被轉化並增長為不可思議的善果。而佛陀的智慧,正是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引導與加持的作用,將小女孩的沙土供養轉化為未來弘法的因緣。這一現象顯示出「真心」與「轉增聖因」之間深刻的互動關係,也表明了佛法中真心的重要性。
《思辨:真心與無心的互動》
真心並非只是單一心念的展現,而是超越二元對立的心境。小女孩在捧沙時,並無意識地追求什麼結果,她只是自然而然地表現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這一無心之舉恰恰是她真心的體現。不過相較之下,純真的心境和經過執著的心念之間有著本質的不同,就像運動比賽只為了追求結果,心識也會呈現一般人所理解的真心狀態。然而經過執著的心念去比賽則往往夾雜著個人的期望、目的或欲望,因此雖然也可以說是真心,但這樣的真心已經受到染污,不再是完全純粹的狀態,這便是辨正之關鍵。
《思辨:因果的累積與增長》
在佛教中,因果並非靜態的,而是隨著眾生的心念與行為不斷增長與變化。小女孩當下的善行,透過釋迦佛的接納與加持,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從而成為未來的不可思議善果。這種因果的轉增,不僅是佛陀智慧的展現,也是眾生真心的潛能被引發和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