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水有著深厚的喜愛,曾經有師父大德提醒我要警惕蘊識之所好。我對此深感銘記於心,如今一直在克制自己那些想做卻不應該做的欲望,努力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清明。

我明白這樣的克制在色、受、想、行、識五蘊中的「想」和「識」扮演著關鍵角色。因此,在深入佛法後,我一直努力嘗試並體驗,讓識不再隨著外境而轉,能安住於當下的清淨。

以我喜愛的運動「游泳」為例,我曾經以這樣的方式去體驗...

 

 

 

游泳時的真言體驗:咒音、呼吸、身心合一的意境

二十幾年前,我仍保持長泳的習慣。記得有好幾年時間,無論寒暑,我幾乎每天都在戶外標準池長泳1000米。某次偶然機緣,聽聞南懷瑾先生講解金剛持誦的方法,頓時興趣盎然,便開始嘗試將六字大明咒融入日常運動及游泳之中。

或許是因為自身的體悟偏重於「實境」的運用吧?靈機一動,我決定將金剛持誦法與游泳的呼吸節奏結合,看看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熟悉游泳的人都知道,水中呼吸方式與陸地大不相同,一般是以嘴巴吸氣、鼻子吐氣。在換氣時,多數泳姿都要求頭部回到水中後,以鼻子連續吐氣,接著頭部出水後再迅速以嘴巴吸氣。這樣的節奏,使得我的呼吸頻率隨著游速而變化。而就在這「氣息轉換」的空隙間,我發現了一個奇妙的契機——可以用來「持咒」!

如何運作呢?以自由式或蛙式為例,每次換氣時,我會透過鼻子吐氣,而這個吐氣的瞬間,正是我「意根持咒」的時刻。隨著氣息的排出,內心默誦「嗡阿吽」「嗡嘛呢叭咪吽」,鼻息帶動氣泡於水中振動,產生一種獨特的水下「共鳴」,彷彿咒音與心意交融,層層蕩漾,迅速融入法界,遍及一切處。而這種咒息相應的循環,並非只是一次性的動作,而是透過不斷的重複,使心識逐漸調伏、穩定,最終轉化為一種自然而然的「安住」。

當頭部出水的剎那,身體本能地透過嘴巴吸氣,這一口氣不僅是生理性的補充,更是將整個身心帶回純粹的當下——無須多加思索,念頭清明純淨,唯有綿綿不絕的「淨念相繼」。隨著一次次的吐氣持咒、吸氣歸於當下,這種循環逐漸成為內在穩定的韻律,如潮汐般往復無間,令覺性自然安住,直至游泳與持咒、身心與法界不再分別,唯留法性流動,無礙自在。

這樣的水中持誦方式讓我深刻體悟到,為何當念佛達到極致時,雜念會自然消融,甚至連「念佛」這一念也泯滅無跡,最終歸於空靈澄澈。當身與法合,當心與氣契,便能深切感受到「真言行」在水中也能綻放無盡妙音。

註:「佛號」同樣可以運用在游泳運動,爬山、健走、重訓等運動,亦同此理。透過重複運行,使持咒與呼吸不再是刻意為之,而是自然安住的狀態,最終達成一種內在的穩定與覺性不動。

 

【氣息與咒音:游泳中的淨念相繼】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