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樣論點,共創價值是最高境界的利己,然而利己也不是陷他於絕地,而是共利思維後追求的雙贏。

想變得有智慧,必須遵循自他原則。

佛法皆不離世間覺之感受、觀察、體驗,而世間覺一定離不開自他原理與運作,所以佛法見地或行持深度不必捨近求遠,從自他能否在日常生活中,便可見其高下。

這種體驗自他境界的機會往往很容易錯失,如果體驗夠久,就能明顯感受通慧能力和自體本性會逐漸增強,當然這樣體驗及悟入也一定能夠策動無我的修行。

呵!可惜三國演義中反映出的人性,都是赤裸裸私心私欲。

這則評析也是繼續闡述「共創價值」修行理念。

鳩摩羅什面臨法脈永續的因緣壓力,寧可選擇破戒「自污」,主要是為了推動東土弘法以及讓更多眾生能聞經獲益。當時處境艱難的密修行者隨順世間凡情慾望,以密續方式遵行祕密三昧耶戒,將戒律的重視從隱喻轉為永世流轉的吞針公案。由此之故,因特殊因緣而破戒也是為自他二利,為利眾增善根。

38975.jpg

不管入聖,還是滯凡,看要由哪個角度切入,角度不同看法必定不同。

鳩摩羅什破戒公案不可否認有背離教義情事出現,假如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勢必會有不同的解讀,如何將教義契合於究竟清淨義,端看自己從什麼角度來窺全貌。

染淨無礙的成就者,各顯神通,讓人叫絕!

就此看來,再強大的神通,若做不到「照見五蘊皆空」,從塵境諸緣「轉」過來,「變」過來,也是要被打回原形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