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實踐和驗證?

知見深化後成為源源不斷自他力量,然後能夠舉ㄧ反三,知其道矣!

 

 

學法修行四個過程「信、解、行、證」若欠缺理性的認知,要判斷佛法的絕對性,顯然是遠遠不夠的;證真佛法若缺乏邏輯的思維,要如實了知義理,所修學的也是永遠深入得不夠。

我們佛教徒這方面很弱,教界彌漫著相似佛法,只能於善法上起ㄧ定程度作用。若要證真佛法實相必須「不作空談」找出自己修學當中實際驗證的方法和理路,不迷於信仰形式、執著於法會形式,「破惑證真」轉化為心地的運用才是真正的菩提與智慧,所以我ㄧ直往心地上學習及驗證生活中佛法。

 


 

 

看到這個影片後,ㄧ直思考世尊為何選擇上吐下瀉方式示現凡夫捨報相?

我想,世尊實現我們凡夫對三界五蘊的平凡超越;也就是我們都是流轉生死的平常人,每個人都能夠做到超凡入聖,這是值得我們仔細思考的問題。

 


 

 

佛法關心世間一切,常見「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觀念可應用於每個人、每個角落。因為它是啟發式智慧,能引發人們展現真情至性。

影片裡觸及心靈之情境就是「迴向」真實的概念。依此想像,學佛人若受大善知識啟發,能夠見到自心本性,深深瞭解到佛菩薩親自來點化的時候,這當中的心靈境界不斷提升,其實與自他兩利願想之迴向作用無異。

迴向豈只是法會或道場的專利?

 

【念念正受】雜談

 

迴向觀想,不僅要實有觀還要遍計觀。

 

 

 

哈!這樣的迴向作用力像不像「回因向果」?

自我唯利之因,施向脫序混亂之果!

 


 

 

○ 佛法基本架構就是因果

○ 懂了佛法

● 必定懂因果

如果人老了活出這副死德性,不知道自己的因果業力,然後貪求、憎恨、愚痴一路造孽,他人或許會想「希望這個人不要在世上久留」...或許這樣心裡惡念,也是ㄧ種防非止惡之作意或起一切善法之渴求。那麼學佛修行下的自淨其意,難道就是無所作為、不明善惡、遠離是非之忍辱嗎?

如果佛陀還在他會怎麼做?

佛陀以種種方便勸化還是保持沉默令其人「硬碰硬」以惡報惡?

值得注意,這裡緣起事是眾人承受無止盡的惡,難道就是我們佛言佛語的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

我想佛陀內心中的防非止惡做法,應該是「沒有定法」,但絕不是充耳不聞。

 


 

 

享受,從來都離不開忙碌與輕鬆而獨立存在。而安住,其實是一種是止境,心能安住才能定靜安慮得,專切感受到到事物情況。

世上所有事情都可以在緣起現象當中,如實觀察到或理解到超越現象的真理。

我認為這當中所謂的現象,就是安住所緣的過程中常住真心之定境。

專注於所緣為定,即真心為用!

所以確切地說,佛家的安住觀念,其實不是享受或攀緣在享受當下、享受此時此刻的生活。

 

【念念正受】雜談

 

兩天來一直参究怎樣認識「安住」或「常住真心」,是不是不同於「享受當下的感覺」或「享受於攀緣狀態」?難道就是必須專注在現前一念,沒有分別取捨的一種昏昧狀態?也就是說雖然心很專注,但此時專注於單一的所緣上,意根總是喜歡與執取之境相應,而這當中卻沒有覺察的能力;雖然心好像是在沒有煩惱的狀態下,其實只是暫時的離煩惱並不是「覺」的修習。因為長時間黏著在「僅有」裡面,一旦出現了分別念,那種因分別而引發的瞋恚勢必無法平靜下來。由此可見,「安住」或「常住真心」在第一刹那雖不分別,其實並非不想分别或不能分別,而是覺知「當下正在發生的現象」而不離。所以享受生活的當下,並不意味著「安住」或「常住真心」,因為在順逆因緣中皆可以從分別虛妄中顯出「自淨其意」,安住真心以及隨遇而安地生活。比如禪修打坐時令人喜樂與輕安的現象,一旦身心回復現狀,隨後產生種種障礙、種種苦惱幾乎無法穩定於自己的生活。這種「享受當下的感覺」或「享受攀緣的狀態」,並不是轉得清淨身心,讓自己的覺知心處於觀心返照。

呵!最後總算釐清自己的想法,結論是:

安住 ≠ 享受當下

觀心返照 = 自淨其意

 


 

【念念正受】雜談

 

諸佛菩薩在十法界與有緣的眾生起相應作用,藉由經典語錄所流露出的法音代替祂們為我們應機說法。所以不管經典保存語言還是裡頭的宗教神話,那些像寓意的「精純意象」,不管流傳多久或者隨著信仰被誇大渲染,一旦修學之人隨著所傳的教誨而真誠為用,即便通俗微義的語言文字,也會機感來自法界為我們釋放訊息,這即是諸佛菩薩願力示現人間的應化。 

因此,若能在佛事當中以恭敬、至誠的心懺悔罪愆;或於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中,念念提起覺性,令覺性覺照自己的身心,並且安住所修學之法,任何人將會感通諸佛菩薩的護念而起善因妙緣。

以我們熟悉的穢跡真言亦同理可用,誰敢說漢傳咒音或金剛上師口傳咒音密意就沒有神通功德力?

王老師時常提出修學方面的辨正,立意非常純正及慈悲。我也時常私下進行反思來學習並取其義理以印證,這樣參學方式在菩提路上沒有高低與正確與否之問題,若有也僅只見地之評析與探討,所以這樣的參學過程不是反駁或批評,同修們請勿起分別。老師的社團可以擇思而修或在思維當中思擇正理修學ㄧ切善法,我也是非常敬仰這一位善知識。

 


 

【念念正受】雜談

 

今天收到冷凍包裹,原來是我女兒為響應植物蛋推廣而募資作宣傳。

植物蛋與植物肉的風潮都是因應肉食的種種意識經驗,以及蛋白質供應替代物發展出來的一種「斷惡」善法,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也善也惡,至少動物保護的意識逐漸覺醒。

 


 

【念念正受】雜談

 

不管耶穌愛你或我念彌陀,理未明,隨念分別當然會起常見。

相反地,如果明理,那麼隨念發心,不就是心如所願情況下念念清淨?

隨其心淨佛土淨,即真心為用!

 

【念念正受】雜談

 

自知!

 


 

聲聞自知,念念正受。

 


 

 

哈哈哈

個人受辱可以委屈求全,但是全體受辱或讓大家忍痛被垢辱,跟忍辱兜不上邊。

 


 

 

主張反戰,先思考沒有有預防與反制能力再說,唯有採取「以戰止戰」的手段才是達到反戰的條件與原則。

和平不等於解除武裝,要深入空性或實相,不等於放棄以戒做薰習方法和手段。「戒」如同「以戰止戰」的條件與原則,「為什麼要打仗」盡量用簡單方式來思考,沒有戒之武裝,何來除業習止輪迴?看看扯國防軍備後腿那些政客,就像習性與覺性作戰中毀人戒體一樣...

 


 

 

業報將臨之前,努力行持斷惡修善,遠比臨終前懺悔和發願更實際。

生命最終,懺悔和發願只是寄望下一次善的緣起。當然懺悔和發願不可少,它只是預約善趣的開始。

斷惡修善最務實之方法就是持戒,善盡本份行戒持,活到現在才真正體會到有多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