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分別】雜談

 

不同的課程有不同教材,你我所選的課程是必修還是選修?還有你學習的教材是特教教材還是補充教材?

呵!我一不小心踏入紅塵,三番兩次來投胎肯定就是為補修原課程而來。因為自己很清楚,智慧沒辦法自己合成出來的,只能透過補充教材來激盪。

迷失慧命所累積的輪迴經驗,讓我有選擇教材的權利,所以學習「自他方法」是紅塵中修梵行必需的關鍵之一。

 


 

 

由此而得之:

A{吸毒、搶劫、強姦、殺人..}

B{吸毒、搶劫、強姦、殺人、一切造惡;戒毒、戒盜、戒色、戒殺、戒斷一切惡;一切造作下痛改前非}

A包含於B = A的份子都是B的份子

換個方式說:

B包含A = B接納、包容、善待、允許A

「包含」代表著:善分別 = 接納、包容、善待、允許

如此得到結論是:如果修為欠缺「善分別」認知層面,則無從辨明是非與善惡,更沒能力解決正確與錯誤之間的問題。影片中主要訴求「接納、包容、善待、允許」,如果錯把善當作惡,把惡當作善,甚至故作清高不惹塵埃,這一種來自愚昧與輕信之見就是似是而非的「相似覺」。所以想要展現真正的愛和慈悲,前提必需擁有「善分別」才有可能做得到。

 


 

【善知分別】雜談

 

風對樹語重心長地說:「何不讓你自己選擇生存方式?」

樹有所感觸地回答:「你讓我的生命有所不同,也給了我新的可能。」

風:善知分別

樹:善觀所應

善知分別 + 善觀所應 = 深入緣起於諸法得自在。

 


 

【善知分別】雜談

 

這張畫作是同修分享給我的,在我眼裡這就是中道生活,也是目前我致力在参究的「斷雜染的緣起性」方面的功課,看起來很像淺顯易懂的心靈雞湯一樣,可是再三思索,其意味無窮卻又難以感受領悟...

 


 

 

情執盡空,難啊!

我法俱遣,夢話!

這個生滅因緣相我都懂,但是往往悟不透,能怎麼辦?

「觀一切緣生法皆有苦」像我這種半調子學佛人,從這裡下手,或許才能深入體會其法味。

 

【善知分別】雜談

 

首要如實知苦,然後對心所持境相「如理作意」,我也是從中學習與不時修正自己的心態。

 

 

苦受,誰也無法料想,只能靠自在時候把握因緣,從中多做斷惡生善的實質作為。因為雖無法避免生老病死之苦受,但能於苦因相續之初生起追求離苦願想。也就是從自己的習性處下手盡量把惡停止,盡量去做善,將願想做具體實踐並養成善業的習慣。這種「以願力轉業力」阻隔了業感,斷了相續,令自己業感無法接著連鎖反應或現前受果報。這樣的本身其實業報並沒有消失,而是因為願力壓制原本的業力,然後把自己八識田中善妙的業緣刺激出來,未來自然而然先受用這個業感。換句話說,既然我們脫離不了苦受果報,可是我們擁有改變業因發展的能力,趁身心健在時候可以做這件事。所以說任何人面對生命中的苦厄,不管直接或間接承受痛苦終將無法避之,不是我們是否有承受的能力或是更好的辦法,而是我們是否想要改變和願意馬上做出改變?

改變不能只望佛加被,必須立即發起願心從自己的性格和習慣去做「止惡」,以世間善法來說,比如飲食堅持蔬食理念、日常中積極去護生(非教界放生觀念)、把生活的注意力放在心性提升上(純正淨善的身語意)等等都是改變業力支配最有效方法。

 


 

 

以自他角度來體現共同的價值觀,沒有怨懟和偏執就會懂得尊重、珍視及認同他人。

將中道運用在人際溝通,可以做到平衡反差,讓人心悅誠服,像這樣的技巧其蘊含的法則或邏輯就是斷雜染的緣起性,也可以說是《金剛經》教我們的「無所住而生之心」。

以我所修福,及與真言行,回向諸有情,共成無上道。 

復以今所修,禮拜及懺悔,勸請並隨喜,發願迴向善。 

悉施與眾生,永離三塗苦,同趣大菩提,法界真如海。 

皈依諸如來。五智十身佛,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皈依最上乘。瑜伽秘密教,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皈依不退轉。大悲菩薩僧。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皈依三寶已。所有諸功德,回施諸有情。往生安樂國。

經義一定是拿來用,不能只有概念而不曉得「饒益有情」這件事,『悉施與眾生』這句話,穢跡行者可曾真正入心?

 


 

 

像這類行車的安全守則,雖是屬於世法經驗之套用,裡頭卻蘊含佛家的中道原理與實證方法,比如我們行車模式當中若能觀照自己的不良習性,並找出妥當「防衛性駕駛」方式,依之遵循就能避免危險發生。同樣道理,如果以中道的理念來套用在日常生活,其主要是讓我們從習性中察覺到什麼是擾亂心性的根源,例如好惡、攀緣、執取等等心之所欲,並將它引導至「恰如其分」修善以調伏的最穩定狀態。雖然無法一時離煩惱障礙,但卻能相依緣起善妙之業因,從而獲得善妙之業果。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