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雜談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雜談

 

連續兩天來一直参思這張圖文隱含的實義,非常有意思。雖然我沒有参與共修,可是圖示重點卻能夠啟發我進一步思考和學習,說實話真的很受用。以下是我從義理關係中找出適合自己的修學方法,以及探究正確思維所做的心路記錄。

● 誠身 → 明善 = 正確邏輯 = 讓自己發出真誠(誠身),則勢必會反省什麼是善以及思考為何要行善(明善)。比方:慈悲喜捨/將慈悲視為修習喜捨的方法之前提、真心為用/真誠無偽地運用心念和行為來修行和待人接物、清淨六根/淨化和控制感官,使其不受外界誘惑和內心煩惱的影響,從而保持心念的專注和覺知,並非六根在壓抑下減少感官對心靈的干擾....

● 孟子「不明乎善,不誠其身」 = 正確邏輯 = 無法反省自身並明白至善之所在,那也就無法真心的發自內心的「誠」。

○ 明善 → 誠身 = 錯誤邏輯 = 明白什麼是善,也明白為何要行善,但卻不一定能真心真意去做至善之行,因為有些善行是以有條件心態去獲取利益或受自己偏執知見的驅使。比方:宗教放生造成的亂象、宗教轉運求財風氣、對名師的崇拜與迷戀、盲目追求神通、妄求玄妙感應.....

● 中庸「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正確邏輯 = 反省自己使內心真誠(誠之者),肯定進而轉化為善性的力量並且堅持不變(擇善固執) = 誠身(誠之者)→ 明善(擇善固執)

上述例子,雖然我們都能善解其義,不過關鍵點都有其先決條件,也就是所謂的次第或邏輯脈絡之存在,有時候我們在知見上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很難聚焦在完整的實義當中,所以一旦顛倒錯位必然會造成修學方面的錯解。

 

 

這兩天來思索「真心為用」狀態下的至善現象,洽巧在MOD又再度觀看影片:辛德勒名單。緊接著今早又巧妙看到臉書這則搞笑短片,讓我非常有感,不斷反覆思考「誠善與心性」之間的關連性,這些接二連三的善妙連結都因那一張黑板圖文而起的。

哈哈!短片中這位老闆的無奈很像電影辛德勒名單的辛德勒角色,當初他也是唯利是圖的世儈凡夫,後來良知漸漸受到啟發,耗盡所有財產拯救了1,100猶太人。最近幾天我又分段式重溫了劇情,從俗諦角度細細探究菩薩為了實現完整人格需要以「證」來呈現自他覺行圓滿──從汙穢染著的人格特性回歸到最原始的那一面。就像菩薩的內心世界重塑了凡夫必須經歷苦難的體認,價值觀的調整,或是行為習慣的改變。反映出「蛻變」往往伴隨著煎熬和困境,但正是這些經歷促使人格得以更加成熟和完美,當然這個過程勢必是痛苦的,卻充滿希望,因為在於「轉化」是具有主動創造實相的能力與緣起無限善妙之可能。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雜談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雜談

 


 

 

「善妙」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生起,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影片裡的工務班能活命正意味著崩塌事件和逃生現象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不論是主要原因還是促發之緣,在因緣醞釀之初已被改變了。

因:邊坡土石含水量已到崩潰臨界點。

緣:促使工班決定撤離的相關條件已發生作用。

果:及時逃生

這樣的現象實在難以言喻,不過我最想探討的是促使撤離的「緣生法」,它如何在因緣影響中改變、呈現?

我相信這夥人一定具足相當比例的善性器根,並且在過去、現在、未來之三世,一定有某些人「創造本來命運所沒有的新元素」牽制彼此共同的業感,決定了生死交關時的反應,這就是典型超聖因事。

 

 

 

颱風過後正需要安定情緒、撫慰心靈的月光。

想遇上月光菩薩!

觀想月光灑落在身上,心中漸漸被一種莫名的安穩所填滿。那種安穩來自和諧與慈柔,我彷彿被銀色的月光菩薩薄紗覆蓋,一切變得自在又愉悅。災患和應報在這一刻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只剩下「安止自己的心」。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雜談

佛法講包容,不是縱容。

包容是對善惡的認識分辨,視正義為慈悲。

 


 

 

很多疑情和迷思可以用業感緣起來推敲,比如:

○ 業感緣起 + 阿羅漢大行者或佛陀 = 從五蘊身心證道

● 證道的佛陀 + 不離眾生 = 以生老病死的佛陀面對眾生(菩薩大行)

● 證道的大行者 + 捨離諸著不受一切法 = 所入皆寂(阿羅漢覺行)

所入皆寂 = 羽化成仙 = 無痛無病無老死 = 無業感報

由此得知:證道之人有渡眾宏願之志,故不離五蘊世間,則有業感之報而呈現老病死苦。假若證道之人因抱持獨善其身,無以願導行,故得以不受五蘊種種煩惱和痛苦,即可飄然離世。

 

 

佛性 + 業感緣起 + 染著 = 後天意識 + 善惡無記 + 以執為實 = 物之本性
 
物之本性 ➠ 盡物之性 ➠ 豁然貫通 ➠ 佛性。

由物性到佛性「沒有蔽塞」得以致其極的過程,也等同儒家所說格物致知的概念或佛家所說明心見性的過程,想到這裡我就軟腳...呵!

軟腳也是要繼續走下去....

走多久?欽因老和尚曾對我們這些弟子說「三大劫」!

 

 

● 心之所欲 + 外在壓力 = 反抗

● 以執為實 + 善性智慧 = 抗拒

反抗或抗拒在物性本能或因緣狀態「此故彼」的條件下是一種正常不過的現象,所以從佛家的緣生法來看,「抗爭」之本能會深深地牽動生命的業報感應,讓善根宿慧得以演化,並從各種進化當中取捨抉擇、擇善固執,這種「學習與成長的資糧」即是邁向佛性的關鍵。

好比說,善知識引領我依正道讓我深嚐眾苦逼迫,啟發我趣向解脫....這過程並不表示我不分是非曲直都要接受它,而是通過對抗和需求的反思和驗證,可以更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真正重視的是什麼,或者可以更深入了解什麼才是自己追求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