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性與雜染】雜談

 

十幾年前任穢跡金剛共修執事期間,趁著空檔跑去杭州並特地到虎跑寺巡禮,最難忘懷是我在大師寮房外對著樸拙的陳設駐足凝觀了好久,對!確實就是影評所形容的法味──耐人咀嚼的註解「心安理得」。還記得當時佇立房門外我腦海裡油然生起就是這句話,一直在內心縈繞,時至今日依然能感覺到沉浸在遺世法教中的那一股清淨、安穩力量,讓人不想離開。

「心安理得」我並没有確實参透,不過卻是自己修學與省思過程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驗證和指標,影響我甚深。

 

 

在修學與行持的觀點中,「心安」與「理得」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必然關係:心安是理得的基礎,而理得是心安的結果。

遵守道德規範 ⮕ 行事公正合理 ⮕ 不會有內疚或自責 ⮕ 心安 ⮕ 無憂無慮 ⮕ 容易清明 ⮕ 做出明智決策和行為 ⮕ 事理融通 ⮕ 根除好惡偏見 ⮕ 明瞭因果 ⮕ 轉識成智

在佛法修證中,這種邏輯關係通過實踐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得以更清楚體現。最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個正道都可以促進「理得」,而每一個「理得」又能帶來「心安」,兩者互動之間是不是有一種雙向的「助緣」關係?

因為正確的途徑(理得)導致內心的平靜(心安),而內心的平靜又促使人繼續採取正確的精進。所以說,這些正道能幫助修學之人保持內心的平靜和行為的正當,最終達到心安理得的圓滿境界。

 

【習性與雜染】雜談

 


 

 

 

「隨念雜染」、「不自在雜染」、「境界雜染」、「熱惱雜染」、「善趣相應雜染」、「惡趣相應雜染」、「諸見雜染」

這些雜染當中,看看你有沒有中槍?呵!我當然有喔!少說也兩三個,尤其是「境界雜染」響往絕境如影片般的桃花源生活。

● 習性根植於心識,並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反應。它可以是善,也可以是惡,並通過多生多世的業力積累在三世隨業流轉。

● 雜染指的是心識被污染的狀態,令心不清淨,從而導致錯誤的行為和選擇。它可以來自外界的誘惑,也可以來自內心的煩惱,會遮蔽真實的本性。

若用佛法觀點來理解「習性」和「雜染」,它們都是為究竟解脫而衍生的教證描述,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邏輯關係,原因是習性可以因雜染而變得不善或錯誤,相反地,雜染也可以因不善的習性而加深或墮落。例如喜歡山光水色是我的罩門,若我貪戀的習性特別強烈,那麼心識就容易被唯美塵境所覆蓋,進一步加深貪愛的雜染。這樣一來,雖說我修行,但是習性和雜染互相增強,使我更無法察覺,更難以擺脫不安和煩惱。

總結來說,面對習性或雜染,你我必須要戒慎恐懼,其實我也是正在學習及體驗轉化心識的重要性。

 

 

修行不保證不會患失智症,修對什麼才是重點,唯習性!

失智時候,只有習性還在,若能自主時候無法對習性做自我覺察練習,那麼不能自主時候就是習性當家。

誦經念佛或任何行持方法,此時已經束手無策了,我深知習性才是業感之因。

簡單式:去妄習 = 積善、積德 = 善妙之緣起 = 轉識成智

 

【習性與雜染】雜談

 

所以我不敢評論大德,知道他用心良苦,用的是方便語。

去妄(習性) ⮕ 顯真(智慧)

 

 

幼兒雖有情識分別,但沒有成年人的染情,不曉得什麼是對與錯。不過即然有情識作用,便一定有好惡之執取,影片裡幼兒流露出好惡的分別,我相信並沒有人教他,然而會出現這樣的舉動,即是宿世心所執著的善惡性,這就是習性的反應。

宿習不滅 = 苦惱相續 = 隨業流轉

 


 

 

隨順眾生 = 以忍辱為入手 = 順情 + 順忍 + 順巴頭

 


 

 

 

以上皆為「真心為用」善妙現象,或者是說「技術」本身就是專注的五蘊身心正處於覺察、如實觀照狀態下的能力反應。

這當中內在的覺察及如實觀照是達到「作主」的關鍵,而外在的技術則成為「善妙緣起」的輔助工具,這樣的和諧作用都源自佛性之實現。

呵!有沒有感覺到佛法真理?

所以輸贏的主要關鍵在於:當下緣起條件的差別構成了「業感」之事實。

 


 

 

哈哈!這一幕小強版的鐵達尼畫面很容易讓人意會到平行宇宙可能呈現的「實相觀」。

用緣生法來看,共通之業因能招感共受的果報。不過隨著業感的差異,受報的條件也會有所不同。或許共業共感在自他世界裡可能會演變種種的業報相....誰說俊男美女在他世界裡的角色一定就是我們所認知的「人類」?難道必須緣起於我們的意識去發展故事?我想「業感緣起」一定存在導致性的結果,但是在「此故彼」因緣法則下的呈現,自他世界的分別業報相狀也可能同時存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