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紅塵這玩意兒非弄懂不可 (156)
- Sep 24 Sat 2022 09:40
【事理二持,無滯事相】
- Sep 14 Wed 2022 14:43
【誰能讓佛性起最大作用?答案是意志】
- Aug 19 Fri 2022 21:46
【行者之忍,绝不是姑息】
- Aug 18 Thu 2022 15:10
【由思擇來理解「不見他過」】
- Aug 07 Sun 2022 22:34
【取決於你的邏輯判斷】
- Jul 27 Wed 2022 13:43
【你們要是想我,念佛就可以了】緬懷淨空法師
- Jul 22 Fri 2022 14:25
【從創造善根看待循善誘導的方便法】
- Jul 18 Mon 2022 14:09
【聞思正法必須自我思辨】
有些佛法臉書社群確實有值得參學的地方,同時也存在許多值得用心去思辨的議題,能不能深得佛法的受用,關鍵就看個人能否善解或能否如理思惟。即便如此,可以試問自己,我要如何面對修行路上真假難辨的法義?
接下來舉二個例子,不妨參參看什麼是相似佛法:
- Jul 12 Tue 2022 23:27
【阿Q式修行之省思】
- Jul 11 Mon 2022 10:00
【心理作用是依執而起的】
- Jul 06 Wed 2022 23:34
【A 即非A 是名A】核心之境就是止觀
- Jul 05 Tue 2022 23:45
【相似法者,實非正法,有似正法】
- Jul 01 Fri 2022 10:30
【也許、好像、差不多...其實差很多 】
- Jun 27 Mon 2022 21:54
【扭轉直覺的偏誤,靠的是如理】
- Jun 25 Sat 2022 17:46
【2022疫情與時事之啟思】雜談
- Jun 14 Tue 2022 23:05
【看清楚死穴盲點】
如果把「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解讀為不能評論僧侶的觀點,這就是將「讚」與「辯」視為極端對立後的誤解。
事實上,佛法在歷史上燦爛發展的時代、恰巧是各大師辯論不止的時代,不論是在印度佛教的空有之辯、藏傳的各派之辯、或漢傳禪宗的南北之辯幾乎都是如此;沒有辯論過程的佛教,就死氣沈沈到一種極致、何來「 興」可言?
- May 28 Sat 2022 09:43
【空性是站在「妙有」來發揮】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