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濤法師白話譯/王勇恭誦

白話譯文:

○ 269.禪宗與淨土,從理體上講是一非二。如果從事相修持方面論,則有天淵之別。禪宗行人沒有徹底開悟,徹底證悟,不能夠超出生死。所以溈山禪師說:“如果頓悟正因佛性,就是踏上了出離塵境的漸次階梯。每一生如果都能不退轉,佛的階位決定可以期會。”又說:“初心從緣,頓悟自性。還有無始曠劫的習氣,沒能頓時除盡,必須用教法的渠流來除盡現前業力的流轉情識。”弘辨圓智禪師說:“頓悟自性,與佛同伴。然而還有無始的習氣,沒能頓時除盡,必須假借對治的法門,令心隨順性德起作用。如同一個人吃飯,不是吃一口就吃飽了。”長沙景岑禪師說:“天下善知識未證果位上的涅槃,因為功夫未能齊等於諸位聖者的緣故。”所以五祖戒禪師轉世又作蘇東坡,草堂清祖師轉世為曾魯公。古往今來的禪宗祖師,徹底開悟而沒有徹底證悟的大多如此。實在由於只是依仗自力,不求佛力加被,有一絲毫的惑業沒能除盡,生死決定不能出離。淨土宗則要求具足信願行三者,就可以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就永遠出離生死。悟證的菩薩頓然高登一生補處,未悟的菩薩也能證得阿鞞跋致。所以華藏海眾菩薩都發願往生淨土。宗門教下的善知識共同願生淨土。實在由于是完全仰仗佛力,兼帶自己的誠懇心。所以能夠感應道交,由此速成正覺。為今之計,你應該屏除禪宗語錄,專心修持淨業。在一塵不染的心中,執持萬德洪名聖號。或是出聲念,或是默念,沒有夾雜,沒有間斷。必定要使得念起於心,聲音入於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亂。久而久之,自然功夫成片。親證念佛三昧,自然知道西方的禪宗道風。是以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的工夫,來修持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淨業法門。即淨土法門而修持禪宗,有哪個玄妙能超過這個的呢? 【書一】六十

譯者注:溈山禪師(771~853)唐代僧。為溈仰宗初祖。福州長溪(福建霞浦縣南)人,俗姓趙。法名靈佑。十五歲隨建善寺法常(又稱法恆)律師出家,於杭州龍興寺受具足戒。曾先後遇寒山、拾得。二十三歲至江西參謁百丈懷海,為上首弟子,於此頓悟諸佛本懷,遂承百丈之法。憲宗元和末年,棲止潭州大溈山,山民感德,群集共營梵宇,由李景讓之奏請,敕號“同慶寺”。其後(一說大中初年)相國裴休亦來咨問玄旨,聲譽更隆,禪侶輻輳,海眾雲集。會昌法難之際,師隱於市井之間,至大中元年(847)復教之命下,眾迎返故寺,巾服說法,不復剃染。裴休聞之,親臨勸請,始歸緇流。師住山凡四十年,大揚宗風,世稱溈山靈佑。大中七年正月示寂,世壽八十三,法臘六十四。謚號“大圓禪師”。有語錄、警策各一卷傳世。嗣法弟子有慧寂、洪諲、智閒等四十一人。其中,仰山慧寂承其後而集大成,世稱溈仰宗。

弘辨禪師《釋氏通鑑》】帝曰。何為頓見。何為漸修。對曰。頓明自性。與佛無二。然有無始染習。故假漸修對治。令順性起用。如人吃飯。非一口便飽。是日辨對七刻方罷。帝悅。賜號圓智禪師。

長沙景岑禪師,南泉普願禪師法嗣。鈔中所引,系答皓月供奉之問。其文曰:“問:‘天下善知識,證三德涅盤也未?’師曰:‘大德問果上涅盤?因中涅盤?’曰‘問果上涅盤’。師曰:‘天下善知識,未證。’曰:‘為甚麼未證?’師曰:‘功未齊於諸聖’曰:‘功未齊於諸聖,何為善知識?’師曰:‘明見佛性,亦得名為善知識’。

原文:

● 269.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又云:“初心從緣,頓悟自性。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盡,須教渠盡除現業流識。”弘辨謂:“頓悟自性,與佛同儔。然有無始習氣未能頓盡,須假對治,令順性起用。如人吃飯,不一口便飽。”長沙岑謂:“天下善知識,未證果上涅槃,以功未齊於諸聖故也。”所以五祖戒又作東坡,草堂清復為魯公。古今宗師,徹悟而未徹證者,類多如此。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絲毫惑業不盡,生死決不能出。淨土,則具信願行三,便可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永出生死。悟證者頓登補處,未悟者亦證阿鞞。所以華藏海眾,悉願往生。宗、教知識,同生淨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懇心。故得感應道交,由是速成正覺。為今之計,宜屏除禪錄,專修淨業。於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聖號。或聲或默,無雜無間。必使念起於心,聲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亂。久之久之,自成片段。親證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風。是以觀音反聞聞自性之工夫,修勢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淨業。即淨而禪,孰妙于是!【書一】六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