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濤法師白話譯/王勇恭誦

甲、示真信切願

白話譯文:

○ 24.《阿彌陀經》說:“從這裏往西方經過十萬億個佛土,那裏有一個世界名字叫做極樂世界。那個國土有一尊佛,他的名字叫阿彌陀佛,現在正在演說佛法。”又說:“那個國土為什麼叫極樂世界呢?因為那個國土的眾生沒有任何痛苦,只是享受一切的快樂,所以名叫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沒有痛苦,只是享受快樂,這是由於阿彌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莊嚴成就的。我們現在所居住的世界,則是具足三苦、八苦、無量諸苦,沒有一點兒快樂,所以叫娑婆世界。古印度語娑婆,漢語叫做堪忍。說居住在這裏的眾生,還可以能夠忍受如此痛苦的緣故。然而娑婆世界並不是沒有一點快樂,但所有樂事大多數都是痛苦。眾生迷惑顛倒,反而以為快樂。比如嗜酒、色情、打獵、賭博等等,哪裏是快樂呢?一些愚癡的人纏綿不舍,沉浸其中而不知疲倦,實在是太可憐了。即便有所謂的真樂,也很難長久。如父母雙全,兄弟健在,這種事哪裏能夠永遠這樣呢?所以快樂的境界一旦過去,悲傷的心馬上會生起來。所以說這個世界沒有一點快樂,並不是過分的論斷啊。這個世界上的痛苦,說都說不完,只得用三苦、八苦,包攬一切的痛苦。三苦指的是什麼呢?一苦是苦苦、二樂是壞苦、三不苦不樂是行苦。苦苦,就是指我們五陰假合的身心,它的實質是逼迫性的,所以成為苦。再加上永遠承受著出生、衰老、疾病、死亡等痛苦,所以成為苦苦。壞苦指世間任何一件事情,哪能永久存在呢?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圓的時候就容易發生月食。宇宙執行規律尚且這樣,何況人事呢?快樂的境界剛出現,痛苦的境界就馬上降臨。當樂境壞滅的時候,它的痛苦不能用語言表達,所以稱快樂是壞苦。行苦雖然不苦不樂,好像很適宜。然而它是遷流性,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哪裏能永遠常住不變呢?所以稱之為行苦。列舉出這三種苦遍攝一切痛苦。八苦的含義,一些書中都有詳細的解釋。假如深知這個世界的痛苦,則厭離娑婆的心願就會自然而然地生起。假使深知西方淨土的快樂,則欣求極樂的念頭,必然會勃然而起。由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來培育道業的根基。再加上用至誠懇切的心,執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出離這個娑婆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做彌陀的真子,做蓮池海會諸大菩薩的好朋友了。【序】四十

原文:

● 24.《阿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又曰:“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其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者,由阿彌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莊嚴故。吾人所居之世界,則具足三苦、八苦、無量諸苦,了無有樂,故名娑婆。梵語娑婆,此雲堪忍。謂其中眾生,堪能忍受此諸苦故。然此世界,非無有樂。以所有樂事,多皆是苦。眾生迷昧,反以為樂。如嗜酒耽色、畋獵摴蒱等,何嘗是樂?一班愚夫,耽著不舍,樂以忘疲,誠堪憐愍。即屬真樂,亦難長久。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此事何能常恆?故樂境一過,悲心續起。則謂了無有樂,非過論也。此世界苦,說不能盡,以三苦、八苦,包括無遺。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樂是壞苦、三不苦不樂是行苦。苦苦者,謂此五陰身心,體性逼迫,故名為苦。又加以恆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壞苦者,世間何事,能得久長?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道尚然,何況人事。樂境甫現,苦境即臨。當樂境壞滅之時,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樂為壞苦也。行苦者,雖不苦不樂,似乎適宜。而其性遷流,何能常住,故名之為行苦也。舉此三苦,無苦不攝。八苦之義,書中備述。若知此界之苦,則厭離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樂,則欣求極樂之念,必勃然而起。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培其基址。再加以至誠懇切,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則可出此娑婆,生彼極樂,為彌陀之真子,作海會之良朋矣。【序】四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