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濤法師白話譯/王勇恭誦

○ 白話譯文:

回復給愚僧居士的書信

附邵慧圓居士來信:關於放生這件事,苦於沒有萬全之策,世人往往擔憂這些魚放生後重新被網捕獲怎麼辦。即使是佛弟子也大多有這種懷疑。曾有人問過這件事,我回答說:“依仗佛的慈悲護佑肯定不會再被網所捕。如果是因為宿業所致,到了該還業的時候就是人也不免被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見死不救就是一個殘忍的人。我們只求心安就行了。”等等。道理雖然不錯,但解釋不夠具體,話也說的不夠圓滿,不能滿足詢問者要求。昨天看到《淨業月刊》上登載有我師父回復愚僧居士的一封信。它為世人解釋,人們擔心放生後的小魚被大魚所吃,即使放到長江又有被網重新捕獲等疑惑。我反復誦讀之後感覺如剝繭抽絲,茅塞頓開,那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是從未有過的。這段開示足以轉變人們錯誤的觀念,使愚癡的人頓覺清明。現把它附於《嘉言錄》後,使大家都能解除疑惑。

放生這件事本來是為了使人發起戒殺護生之心、啟發自己不忍心看動物被殺害的惻隱之心。世上的人很多,各人的想法行動都不一樣。我們這樣做即使不能感動所有人,就算能感動一個人,那麼這個人這一生就會少殺若干的生命,何況我們感動的不只是一個人呢。至於小魚被大魚所食,即使放入長江也不免被人捕獲的說法,看似有道理,實際上是在阻止人的善念,說明人增加殺業。這種人有幸生而為人,又不至於身受殺僇,所以提出這種看似有理,實則無理的說法,來顯示自己的聰明,想說服放生的人放棄善舉。假如他此生是條魚,或是不幸生在畜生道,當他要被殺的時候,斷斷不會有這種想法,只希望有人能來救自己一命,再也不會有別的想法。它不會有即使現在被救起,將來還有可能被別的動物所食,被別人捕獲,所以就甘心被殺,免得以後再次遭殃等想法。即使他在危急時還能起這樣的想法,尚且不能用來教導別人,何況他在危急時萬萬起不了那樣的念頭,致使在無關自己痛癢的時候,說出這種阻止別人善念、啟動別人殺機的話。這種人如果不受說這種話的果報,那麼日月就會從西方升起,天地都會變換位置了,這話能隨便說嗎?大魚吃小魚的事本來就有。放生後再次被捕獲也會發生。如果說小魚統統被大魚吃光,是斷不可能的;被放生的魚全部被人捕盡,也絕沒有這樣的事情。我們何必過分顧慮呢?好比救濟難民,給他一件衣服或給他一頓飯吃,他就不至於凍死餓死。在於那些人就會說:“這一件衣服一頓飯能使他終身溫飽嗎,給他又有什麼益處呢?不如讓他凍死餓死好了,這樣他就不會長久地受凍挨餓了。”又比如強盜劫人,有力量的人為保護他奮起擊退強盜。那種人是否也會說:“你如果能一輩子保護他才好,如果只能為他抵抗一時,最終有什麼好處呢?不如任由他被搶劫一空,那麼以後他就不會再遭搶劫了。”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關愛撫養,但再慈愛的母親也不可能在自己去世後仍能照顧孩子。那麼那種人是否將會說:“既然我死了,不能再照顧他,不如現在就把他殺掉。”君子修養自己的品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如果有人一定期望萬無一失才肯去放生,那麼世上的人終其一生也不會做戒殺放生的事了。那麼說這種話的人將面臨死亡的時候,恐怕一萬個人中也不會有一個人來救他,這是多麼讓人悲哀的事啊!想到這兒,我不由地?嗦了這麼多話。

● 原文:

復愚僧居士書

附邵慧圓居士來書:放生一事,苦乏萬全之策,世人往往以放後重遭網罟為慮。即佛弟子,亦多有此種懷疑。曾有人詢及此事,弟子應之曰:“仗佛慈力加被,決不再投羅網。倘是宿業成熟,人生亦遭殺僇,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見死不救,便為忍人,亦行其心之所安者而已”,云云。意雖不錯,而義多掛漏,語欠圓滿,不足以饜問者之心。昨見《淨業月刊》,載有我師復愚僧居士一書,為世人解釋放生小魚被大魚所食,放之長江,恐亦難免網罟之疑惑。反復誦讀,如剝繭抽蕉,層層剔透,精警明切,得未曾有。洵足以折伏邪見,開導愚蒙。擬請附於《嘉言錄》後,以釋群疑。

放生一事,原為感發同人戒殺護生之心,實行自己惻隱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異。縱不能全皆感動,即感動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殺若干生命,況不止一人乎。至謂小魚被大魚所食,即放之長江,亦難免不遭網罟。此種計慮,似乎有理,實則為阻人善念,助人殺業。其人幸得為人,或不至身受殺僇,故作此無理之理,以顯己之智,能折伏放生者。使彼為魚及諸生命,當受殺時,斷斷不肯起此種想念。唯冀有人救己之命,別無他種救亦恐或後來又被別物所食、別人所得,唯願甘心受僇,免致後復遭殃等念。即能當此時作此想念,尚不足為訓。況萬萬不能當此時作此想念,而於無關痛癢時,作此阻人善念、啟人殺機之語。其人來生,若不自受其報,則日月當東行,天地當易位矣,言可妄發乎?大魚食小魚,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亦不能無有。若謂小魚被大魚食盡無餘,則無此事理。放者盡被人復捕去,亦無此事理。何得如是過慮?譬如救濟難民,或與一衣,或與一食,亦可不至即死。在彼則當曰:“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終身溫飽,與之有何利益?不如令彼凍餓而死,便可不至長受凍餓矣。”又如強盜劫人,有力者為之捍禦。彼將曰:“汝若能捍禦彼一生,則為甚善。唯捍禦一時,究有何益?反不如任彼搶劫一空,後來不至再復搶劫之為愈也。”父母之於子,常常撫育,而慈母不能撫身後之子。彼將謂:“既不能撫育,不如殺之之為愈乎。”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彼必期於萬無一失,方肯行放生,則令世人盡壽皆不行戒殺放生之事矣。其人將來必膺萬無一人能救己於將死也,哀哉痛哉!不禁絡索言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