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濤法師白話譯/王勇恭誦

乙、明對治習氣

白話譯文:

○ 102.問:假如像你所說,即使喪身失命,也只能生歡喜,不生瞋恨心。假設有個惡人,想來害我們,我們不與他計較,任由他任意殺僇嗎?

答:所有修行人有凡夫人,有已證法身之菩薩人。又有以維持世道為主的修行人,有以唯了自心為主的修行人。若唯了自心以及已證法身的菩薩們,則應該這麼做。這是因為物我同觀,生死一如的緣故啊。若是凡夫人又希望維持世道。那麼居心當然應該像菩薩一樣深慈大悲,無所不容。但處理事情仍然必須依照世間常理,或實行防禦而攝伏他,或以仁慈之心而感化他。事情不能一概而論,內心絕對不要有毒恚而結怨恨啊。前文所開示的,是讓人設此假想,消滅瞋恚習氣。此觀想如果成熟,瞋習自然消滅。縱然遭遇到確實能害我們的境界,也能夠心地坦然,作大布施。仗此這樣的功德,隨即往生淨土。和那些互相殺僇、長劫償報的人相比較,難道不是天地懸隔嗎?【雜著】四五

原文:

● 102.問:若如所雲,即喪身失命,亦只生歡喜,不生瞋恨。設有惡人,欲來害己,將不與計較,任彼殺僇乎?答:凡修行人,有凡夫人,有已證法身之菩薩人。又有以維持世道為主者,有以唯了自心為主者。若唯了自心,及已證法身之菩薩,則如所雲。以物我同觀,生死一如故也。若凡夫人,又欲維持世道。則居心固當如菩薩深慈大悲,無所不容。處事猶須依世間常理,或行捍禦而攝伏之,或以仁慈而感化之。事非一概,其心斷斷不可有毒恚而結怨恨耳。前文所示,乃令人設此假想,消滅瞋恚習氣。此觀若熟,瞋習自滅。縱遇實能害身之境,亦能心地坦然,作大布施。仗此功德,即生淨土。較彼互相殺僇、長劫償報者,豈不天地懸隔耶。【雜著】四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ool 的頭像
    Becool

    Becool的部落格

    B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